晴耕雨读 心灯不夜
人生至乐 无如读书
至要 无如教子
——(宋)家颐
西安高新二中高一高二年级组举办了“书香氤氲 濡染魂灵”——《傅雷家书》分享交流会,在这次交流会中,同学、家长、老师围坐在一起,沉浸于书的世界,乐享精神盛宴,共同探讨读书心得,传递温情。书香致远,卷墨至恒,整个交流过程十分温馨,家长们也趁此机会对孩子有了更多的认识,老师和家长也增添了不少默契。
首先,由刘夏利老师在读书会伊始进行开场致辞,她谈到“阅读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更有趣”继而提出本次读书会的主要意义:在共读一本书中给家长和孩子一个共同交流的契机,也在共读中感受爱的传递。刘老师谈及自己在阅读《傅雷家书》时的一些感受,慷慨分享,暖人心境,“心中怀感恩,所遇皆温柔”。
田萌老师对傅雷先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分享自己阅读《傅雷家书》的感受,她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本平淡而深情的著作。田老师说道:“这一封封家书,跨过半个中国,又跨过半个欧亚大陆,承载着父与子彼此之间的深情与羁绊。所以,请忘记这是一本名著,这只是一位父亲写给孩子的信,是一条平淡又饱含着爱的涓涓细流,温情在爱中蔓延流淌。”
《傅雷家书》是一本可以让我们忘记它是一本名著的书,在阅读中感受一位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共读一本书,通过读书体会的交流,展现出学生细腻的心思和对父爱母爱的理解。
赵文瀚同学说自己在读书之余,曾去上海专门参观过傅雷故居。看过《傅雷家书》,我们要思考,他留下了什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随他而去了。他分享了在阅读时他印象最深的几个内容也由此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字里行间傅雷婉转暗示的是什么?他心灵中最隐蔽的那扇门通向哪里?他说道:“傅雷先生一生,傲骨独立,刚正不阿,追求真理。正如他的墓志铭上所写: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听完赵文瀚的分享,赵文瀚妈妈也动情说到在读到这些文字时他会对儿子感慨,傅雷先生在生活中也和我们普通父母一样,提笔落笔之际,担心纸短情长,唯恐交代不全,唯恐儿子不听,唯恐遭到儿子的厌烦。
她谈到30多年前自己初次阅读《傅雷家书》时,还是一个中学生。今年因为学校的亲子阅读活动,再次与儿子一同拿起这本书,再读之际,自己的身份已经换位成母亲。两种身份的不同,也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领悟书中的思想。她从“父亲的道歉”“家常叮嘱”“艺术修养”“专业建议”以及“拓展阅读”等多角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说道这本书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希望它成为每个今日之父母与子女,以及未来的父母与子女的必读书,并且以此为高标,提升自身!
王冠霖爸爸回忆起多年前自己那本蓝色封皮的《傅雷家书》时感慨颇多,当时的画面与感受犹新,再回首,儿子已长大许多,回望儿子成长的那段时光,父亲自责陪伴极少,希望由此共读机会重启父子之间的温情。岁月或许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傅雷家书》却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踪迹,又走入了下一代人的眼中。王冠霖同学理解父亲不善言表的爱,他注视着父亲的眼睛娓娓道来他眼中的《傅雷家书》,我们看到父子之间的对视与赞许,也看到爱的流转。这爱教诲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踏实步伐,为遥远却又越来越近的未来点亮灯火。
郭亦萱爸爸通过一个“真”来概括傅雷的赤子之心,他说道:“我觉得傅雷精神就是三条:第一条是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与忠诚;第二条是对文化事业的认真和执著;第三条对朋友的忠诚与坦荡。核心就是‘赤子之心’,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真’!”同时他谈到了日常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对未来一代的殷切期望。
刘天臣同学眼含热泪说到自己的父亲虽然没有傅雷教育儿子、树立家风的娓娓道来的和蔼面容,但他始终鼓励自己要坚持,要执着才会事半功倍,才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东西。伟大的父爱看上去只有普普通通的星星点点,即使碑上沾了尘,他也会为它执守。阅读《傅雷家书》,他又寻回了久违的宁静,那种阅读的欢愉,好似清凉的溪涧汩汩抚过心间,不觉寒气,但觉质朴与典雅。 刘天臣爸爸感动于傅雷父子一幕幕的言传,也让他想起了自己和儿子。一年至终,每个在家的夜晚,虽然近在咫尺,但无几多言语。他们是以暖黄色的便利贴传媒,把父与子的温暖、体贴、提醒和关爱写上,贴在彼此常常经过的路线上。这种默契的交流,是父亲心疼耽误了儿子作息的时间;是儿子把我呕心沥血、辛苦付出看在眼里,惟恐打扰父亲睡了醒,醒了睡影响身体。他说:“我不会忘记儿子给我的那些只有我们两人才懂的留言:‘留给爸爸喝!!’,‘我还是觉得吧,上高新二中!’由此,他说“要是我能和我的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会有什么滋味呢!”
鲍佳霂妈妈说在读书的过程中,她与孩子相互沟通,读到精彩地方,还会跟孩子分享,希望孩子也能感受到在同样处境中自己母亲的心态,她说:“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有幸参加读书分享,走进傅雷先生生活的点滴,真切地领悟到先生对儿子的淳淳教诲,亦师亦友,细致入微,亲切之情溢于言表。做为一名高中生的家长正如指路明灯照亮了我的生活方向。”
紧接着鲍佳霂动情分享了父亲写给她的信,所谓家庭与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我们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但是马上就要成年,将来和父母在一块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父母的爱有时我们会不理解但同时也要珍惜。她还谈到书中所体现的书香门第精神,只要我们崇尚,就会离它越来越近,我们也可以在这本书中学到,找回当年的文化风采。
黄梓波妈妈也分享了自己阅读《傅雷家书》时的感受,她谈到了自己和孩子相处中的一些小困惑,就读书而言,孩子慢慢长大,自己与孩子阅读兴趣的差异性也渐渐显露,而傅雷和傅聪父子之间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种种讨论中的温暖与默契给了自己一些与孩子相处的灵感。
最后,白振和老师从“关于读书”“关于《傅雷家书》”“关于共读《傅雷家书》”等几个角度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他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务耕务读,惟勤惟俭的古训。“夜深教子读青灯,春暖呼童耕绿野。”也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读书图绘:一条小溪,三四间茅屋,几棵垂柳。烟雨朦胧中,于窗前读书诵读,陶醉于文海,遨游于诗林,书香氤氲,其乐无穷。
傅雷把儿子当成一个平等的谈话对象。谈艺术,谈人生,相互切磋,都有所得。他说:“想激发你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的养料。”贯穿全书的情意,是要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让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由此看来,傅雷是良师,是严父,更是益友。
仰望星空,人类睁开了眼!宇宙山河浪漫,书香氤氲温暖,都值得我们共同前进。阅读经典传承书卷气,共同成长领略书韵味!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定昆池二路305号
电子邮箱:gxez@qq.com 邮编:710119 联系电话:029-81150800